1945年9月2日,日本签字投降那天,全世界都沸腾了
1945年9月2日,东京湾。清晨的海面泛着银光,美军战列舰“密苏里号”(USS Missouri)静静停泊在碧波之上。这艘以总统故乡命名的巨舰,即将见证一个改写人类历史的瞬间——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,第二次世界大战,终结。这一刻,伦敦街头万人狂奔、纽约时代
1945年9月2日,东京湾。清晨的海面泛着银光,美军战列舰“密苏里号”(USS Missouri)静静停泊在碧波之上。这艘以总统故乡命名的巨舰,即将见证一个改写人类历史的瞬间——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,第二次世界大战,终结。这一刻,伦敦街头万人狂奔、纽约时代
1948年6月30日的南京国防部,墙上的作战地图刚被人换成最新一版,晋中地区用红笔画出的包围线刺得参谋们心里发麻。没过多久,徐向前的电台广播宣布:阎锡山在晋中丢了十万兵力。山西门户洞开,太原危矣。南京的气氛瞬间变得比梅雨天还沉闷。
继黄百韬兵团覆灭之后,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也先后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、永城东北青龙集和陈官庄地区被歼,仅胡琏、孙元良幸免逃脱。
继黄百韬兵团覆灭之后,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也先后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、永城东北青龙集和陈官庄地区被歼,仅胡琏、孙元良幸免逃脱。
1938年10月25日夜,汉口江滩的雾气夹着焦糊味弥散开来。汽笛一声声催促,木箱顺着跳板滚进船舱,人群推搡着想挤上最后几条渡江的小船;远处火光闪烁,弹片打在铁皮屋顶,碎响像急雨。谁都明白,这座江城已撑不住了。
如果说北平的和平解放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,那么在这场博弈中,有一位看似柔弱却力量惊人的女性,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“1945年9月3日凌晨,蒋介石在重庆接到了电话——‘委员长,日本降书已经签完,徐部长马上要启程返国。’”这通报喜的对话,几乎让整个官邸的气氛都松弛下来,可在场的阎锡山却只是淡淡一句:“徐永昌回南京,山西的牌还得我来发。”短短一句,把日军投降后的权力角逐勾勒得
1945年9月2日,日本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订投降协议,代表中国出席这一盛典的是陆军一级上将徐永昌将军。著名记者陆铿曾评论“中国人民对日抗战八年,牺牲军民无数,而最后代表国家受降的,竟是人们不大知道的徐永昌将军”。徐永昌因为性格原因,沉默寡言,不愿意与媒
到1945年5月8日,德国签署投降书,欧洲战场终于迎来全面胜利,但东边的日本还在做最后的挣扎。别看他在1944年莱特湾海战之后,海空军力基本打光了却还抱着本土决战的幻想,想保住本土和朝鲜等地盘,死活不肯低头,这时候反法西斯同盟决定给他更狠的打击。
同胞们!80年前的那场胜利,是多么来之不易!1945年9月2日,在东京湾的“密苏里”号战舰上,一场改变世界历史的仪式正在悄然上演,日本签署投降书,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。
1900年,徐永昌入清廷武卫左军执勤务。1908年,他进入该军随营学堂学习,于1911年毕业,被授副军校并任哨长。1912年夏天,他进入北京政府陆军部将校讲习所,1913年考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深造。1915年夏天,他参加了讨袁运动。1917年,任直隶军官教育
这诏书里的学问可大了去了,通篇找不到“投降”俩字,净整些“终战”“自存自卫”之类的词儿,活脱脱一场“文字魔术”。就好比你跟人打架,打输了说“我不玩了”,却绝口不提“我输了”,这不是掩耳盗铃嘛!
今天是8月15日,也是日本投降纪念日。然而,中国却把每年的9月3日作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,那是因为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,第二天的9月3日就成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。那么8月15日的日本投降与9月2日的签订投降书有哪些区别呢?
西奥多·L·“泰德”·德格林:战前任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公关总监,1942年辞去职务加入美军,以中校军衔担任公关军官。1945年8月~9月,他亲历了在东京湾“密苏里”号战列舰和菲律宾碧瑶举行的两次日本投降仪式。战后升任上校,因在西太平洋服役获授功绩勋章。后返回纽
傅作义把最后一瓶墨水磨好了,北平的旧日风光却只剩沉重气息。不管外界再怎么传,他对局势的估计没出过戏码,手握几十万兵,嘴上满是谈判、共保荣华的盘算。可是会场上,他左顾右盼,那一点小聪明林彪和罗荣桓谁没见过?林彪眼里全是惊喜——坐等傅作义通电起义。不过事情远不像表
甚至在1952年,傅作义还向毛主席坦言,自己藏了一些枪支和电台,可见起义后的傅作义其实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。
“委座,汉口码头挤满了放鞭炮的民众。”副官站在书房门口,手里攥着当天的《申报》。正在伏案批阅电文的蒋介石笔尖顿了顿:“谁准他们闹出这么大动静?”这是1938年4月8日凌晨发生在武昌行营的真实场景。此时距离台儿庄战役结束仅过去三天,前线将士的血迹尚未干涸,一场关
中原会战与长沙会战节节挫败以后,国内外舆论对中国军队群加指责。作为国军最高统帅,蒋介石对来自英美盟国的讥评尤其感受到莫大的压力。7月中旬,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,谓豫湘战事颇降低中国信誉,拟令史迪威直接指挥中国全部军队(包括中共军队)作战。蒋介石对此深感耻辱
1944年,日军发起了一场纵贯中国南北,代号为“一号作战”的大规模战役。在这场战役中,日军总计动员兵力约51万,其参战兵力之多、作战地域之广,打破了日军侵华以来的空前记录,据称在日本陆军作战史上亦是史无前例的。对中国军队而言,它也是1938年以来所遭遇到的规模
同年12月,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经过一番考虑,又调整了战区。分别是: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,作战地区为河南、安徽一部;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,作战地区为山西、陕西省境;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,作战地区为苏、皖、浙、闽一带;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,作战区域为广